史丹佛大學成立NVIDIA CUDA卓越研究中心|NVIDIA
 

史丹佛大學成立NVIDIA CUDA卓越研究中心

 
 

世界知名大學加入享譽全球之精英研究機構網絡 專攻突破性平行運算教育與研發

2011年7月7日- NVIDIA(輝達)今天宣布史丹佛大學成為CUDA卓越研發中心(CUDA Center of Excellence, CCOE),為該大學運用NVIDIA® CUDA®技術和NVIDIA繪圖處理器(GPU)進行的開創性平行運算研究加以殊榮。

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的計算機與數學工程研究所(ICME)將帶領其他幾個學系投入該大學的CUDA卓越研究中心計畫,其中包括資訊工程學系(CS)運算型地球與環境科學中心(CEES)機械工程學系的流體物理學組

CUDA卓越研究中心計畫旨在肯定、獎勵和促進與從事平行運算研究的頂尖學院之合作。史丹佛大學在計算型數學、科學計算和資訊工程領域,佔有全球領導地位,現在也加入這個網羅了全球11個精英研究中心之網絡,這些研究中心對提升科學和平行運算應用擁有獨到願景,並讓學者和科學家投入可改變世界的研究。

史丹佛大學目前提供多堂教授CUDA架構和平行運算的完整課程、短期課程和資助式課程。史丹佛大學成為CUDA卓越研究中心後,將運用NVIDIA提供的GPU運算設備和獎學金資助眾多研究和學術計畫,包括:

  • 針對部分微分方程式的網狀式求解器之發展;這對流體流動和機械學等各種物理現象之模擬尤其重要
  • 由波形變化引起的震波速度估算
  • 高音波載具、風力渦輪發電機、電池、環保建築物,以及財經市場等大型工程系統之可能性估算和不確定性量化

史丹佛大學計算與數學工程中心總監暨能源工程學系副教授Margot Gerritsen表示:「成為計算科技的先鋒,對我們學系的意義非常重要,這樣我們才能繼續發展各種最先進的計算演算法,在科學和工程領域驅動創新。我們成為CUDA卓越研究中心這項殊榮,可讓我們向眾多的研究員和不同組別的學生廣泛地擴展平行運算教育和各項研究計畫。」

CUDA卓越研究中心計畫既競爭但別具殊榮,任何對平行運算研究和教育展現高度承諾的機構均可申請加入CUDA卓越研究中心的行列。

其他CUDA卓越研究中心包括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中科院製程工程研究所、台灣大學、東京理工學院、清華大學(中國)、劍橋大學、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馬里蘭大學、田納西州立大學,以及猶他大學。欲知更多NVIDIA CUDA卓越研究中心計畫相關資訊,請瀏覽//research.nvidia.com/content/cuda-centers-excellence網站。

CUDA是NVIDIA(輝達)的平行運算架構,可運用GPU的威力大幅提升運算效能。NVIDIA CUDA GPU支援所有GPU運算編程模式、API和程式語言(包括CUDA C/C++/Fortran、OpenCL、DirectCompute和最近公佈的微軟C++ AMP)。

全球有超過450所大學和機構教授CUDA編程模式。更多NVIDIA CUDA技術相關,請瀏覽CUDA網站。

關於史丹佛大學及其工程學院計算機與數學工程研究所 (ICME)
史丹佛大學在全球以計算數學、科學運算和資訊科學課程聞名。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的計算機與數學工程研究所(ICME)專注於訓練大學和研究所學生以及學者在數學模擬、科學運算和先進的計算機演算法之專精。ICME在眾多領域均有重大成就,包括流體和固體力學、電腦繪圖技術、水庫模擬、生物工程、不確定性量化、隨機指數、最佳化,以及財經數學。ICME設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目前有4個學院和16個學系,其140名研究生由旗下45名教授指導。

關於NVIDIA (輝達)
NVIDIA(輝達)公司在1999年發明了繪圖處理器(GPU)後,便讓全世界認識到電腦繪圖功能的威力;從此,NVIDIA(輝達)藉由在各種平板電腦、手機、筆電到工作站等裝置中採用的突破性、互動式繪圖功能,不斷為視覺運算定義各種全新標準。NVIDIA(輝達)在可編程繪圖處理器領域的專精為平行處理技術帶來各種突破,並讓超級運算技術在價格上變得平易近人,因而廣被採用。NVIDIA(輝達)在美國擁有超過1,900項專利,其中包括現代運算技術基礎之設計與深入研究。欲瞭解更多NVIDIA(輝達)詳細資訊,請瀏覽www.nvidia.com.tw網站。

# # #

本新聞稿可能包含NVIDIA根據目前預期所做出的前瞻性聲明,其中包括NVIDIA CUDA架構與NVIDIA GPU的特色與效用;以及NVIDIA公司專利在現代運算技術上所產生的效應。這些前瞻性聲明包含可能導致實質結果與預期不符之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多項重要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前瞻性聲明所示之結果出現重大差異,所及範圍有全球經濟情況、我們的產品借重第三方協力廠商之製造、組合、封裝和測試之部分;技術發展和市場競爭之影響;更快或更節能技術之發展;設計、製造或軟體的缺失;消費者偏好或需求之改變;業界標準和介面之改變;整合到系統後無法預期的產品或效能降低之技術缺失;以及我們定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Form10-Q(截止於2011年5月1日之財務季度)等報告中的其他詳細因素。NVIDIA在公司官方網站上免費提供定期提交給SEC的報告之副本。這些前瞻性聲明不保證未來的效能,只陳述目前的狀態,除非法律規定,否則NVIDIA沒有意願或義務因為新資訊、未來事件或其他理由而更新或修改任何前瞻性聲明。

本文為NVIDIA公司2011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NVIDIA和NVIDIA標誌和CUDA是NVIDIA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地區的商標和(或)註冊商標。所有其他公司及產品名稱乃為所屬個別公司之商標。功能、定價、出貨時程和規格之變更不會另行通知。

NVIDIA新聞聯絡人:

亞太資深公關經理 杜佳祐
電話:(02)6605-5856  
傳真:(02)8751-1809
E-mail: metu@nvidia.com

世紀奧美公關顧問

李瑋
電話:2577-2100 / 826
行動電話:0937-464264
傳真:(02) 2577-1600
Email:jerryw.li@eraogilvy.com
金則琍
電話:2577-2100 /828
行動電話:0922-566576
傳真:(02) 2577-1600
Email:marytl.chin@eraogilvy.com
溫晏誼
電話:2577-2100 /806
行動電話:0930-855450
傳真:(02) 2577-1600
Email:freda.wan@eraogilvy.com